魅眼网小编 / 2018-08-08
屈光手术法治疗屈光不正概括起来有三类:
第一类:角膜手术
1、放射状角膜切开术(PK)。要求受术者年龄为18-45岁。矫正度在-8.00以下为宜。缺点是视力波动、炫光、屈光回退、潜在外伤、眼球破裂和角膜瘢痕。
2、角膜镜片术(EP)。手术适应症是: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,近视度数高于-10.00 D;远视度≤+18.00 D。此方法预测差,一般都废弃不用。
3、基质内角膜环植入术(ICR)。适应症:20-55岁,-1.00--6.00 D(两年内无变化),无眼科手术史。属猴可能会出现炫光、复视、欠矫或过矫取出植入物,属猴并发症就可消失。
4、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(PRK)。对受术着要求:年龄20岁以上,屈光稳定2年以上,近视度数以不高于-6.00 D为宜。其缺陷为:最佳视力下降(屈光矫正偏差、散光、炫光和角膜中央岛的单因或综合影响);角膜浑浊;屈光回退。PRK这些缺陷造成的影响,与矫正的屈光度高低有关,越高影响越大。如-6.00 D以下产生角膜浑浊为2%,高于-6.00 D产生浑浊的为9%。屈光回退:-3.00 D一下1年内稳定。-9.00 D以上,100%出现,2年后仍未终止回退。
5、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(LASIK),适用于年长儿(先天性单眼近视)和成人,屈光度稳定1年以上,-6.00 D-18.00 D或+5.00 D-+11.00 D。LASIK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迅速成熟,现已明确LASIK在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有34种。研究比较透彻的屈光手术方法,普遍认为优于PRK,术后反应轻、视力恢复快、无雾状混浊,3个月后屈光状态基本稳定。这种方法的缺点是:易发生切削数据的偏差,预测性仍不能满意,还可能会发生干眼症、屈光回退、炫光、不规则散光等。
第二类:晶体手术
这种手术方法是将适宜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治疗高度近视。普遍认为这种方法预测性高、精度大并可重复进行。根据手术方式可分为三种:
1、前房人工晶体植入术。适用于≥-12.00 D成年人,前房中央深度≥3.5毫米,无白内障。
2、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。要求瞳孔正常,近视度≥-12.00 D,无白内障。
这两种手术可能引发白内障,视网膜脱位,可能继发散光和青光眼。
3、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。年龄35-40对,-13.00--23.00 D。矫正视力无法满意阅读者,受术着必须充分了解手术的危险性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之一。
第三类:巩膜手术
现在开展的巩膜手术为巩膜加固试。适应症:①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眼,≥-6.00 D,每年进展≥-1.00 D;②成年人高于-8.00 D的病理性近视眼;③有病理性近视眼家族史。以上均指轴性近视。术后观察。前后轴长度稳定‘术后10年观察,近视继续发展2%,约为对照组的4.8%。
采用注射方式的巩膜亚加固术,亦可对-4.00--10.00 D者实施。
屈光手术治疗方法还有一些,但相对来说以上方法为大众所熟悉,应有相对广泛。我国现在开展的屈光手术中,以PRK最广泛,LASIK正在普及,而晶体手术、巩膜加固术相对要少一些。